?
服務熱線:0717-4842136
企業大事記
更多>>熊渡水利樞紐是漁洋河流域梯級開發中[DY]級,是五個梯級工程中的骨干工程和龍頭工程,是以灌溉發電為主、兼有防洪等綜合效益的水利工程。工程位于漁洋河中游的宜都市聶家河鎮聶家河村。
一、 建設情況
熊渡水利樞紐工程于1970年開始規劃勘察,1977年9月動工興建,由于執行國民經濟調整方針, 于1980年被省列為緩建項目而停止施工。同時安排10萬元資金,作為補充勘探及已建工程維護費用。1982年9月22日,宜都縣水利局、計委、建委三家聯合行文,向宜昌地區上報“關于熊渡水利樞紐工程復工的報告”。1986年7月15日,省計委以鄂計重字[86]第490號文,同意熊渡水利水電工程復工續建,列入1986年度基建預備項目計劃,批復投資總概算5000萬元,批準復工。
1985年7月23日,原宜都縣人民政府組建熊渡水電工程指揮部,進行復工準備,組織工程施工招標,11月25日簽定承包合同,12月16日正式開工。1987年1月31日,一期工程勝利截流;1987年5月開始澆筑主體工程混凝土,1988年1月31日,二期工程順利截流;1989年12月開始機組安裝;1990年9月22日18時22分,下閘蓄水;1990年12月10日,2#、3#機組試啟動成功,12月23日,2#、3#機組試運行成功,1991年1月4日,2#、3#機組試并網運行成功;1991年8月10日,左廠4臺機組全部安裝就緒。1992年3月30日,通過省水利廳工程驗收鑒定;1995年8月,通過省水利廳標準化管理驗收,成為全省水利系統首座達標的中型標準化電站。
二、 工程概況
熊渡工程樞紐由攔河壩、左岸發電引水系統、右岸灌溉引水系統、左右岸發電廠房、升壓站及連接兩岸的公路橋等建筑物組成。設計單位是湖北省水利勘測設計院,主體工程施工單位是葛洲壩工程局,建設單位是宜都市熊渡工程建設指揮部(當時尚未實行工程監理制,故無監理單位)。
攔河壩為混凝土拱壩,♥大壩高74米,頂寬5米,♥大底寬20米,厚高比0.27。壩軸線為園弧曲線,園弧♥大半徑135米,壩底♥小中心角31.947°,中心半徑118米,壩頂♥大中心角113.147°,♥大中心半徑132.5米,♥大弧長261.6米。壩體橫斷面,上游側為向上游傾斜呈1/0.1的直線,下游側由三段向上游傾斜的直線段(其坡度自下至上為1/0.15、1/0.6525、1/0.25)組成。壩體混凝土標號為R90/150#。壩體內布置有帷幕灌漿廊道、排水廊道、交通廊道、導流底孔、放空底孔以及左右岸引水系統進水口等結構物。由于壩肩地質條件復雜,在左壩肩130~136米處設置一條20米長的洞挖混凝土傳力塞,右壩肩12壩段上游側設置擋水翼壩30米長。泄洪表孔布置壩的中部,共6孔,弧型鋼閘門控制,閘門尺寸為9*10米。溢流堰堰頂高程136米,設計洪水位為145.22米,校核洪水位146.86米,♥大泄洪流量4520立方米/秒。滑雪道式挑流消能,消能工為高低坎加寬尾墩,高坎的挑流鼻坎表面呈球形(元寶形),使水流挑起后在水平面上擴散,低坎則用寬尾墩收縮,使水流在垂直面上擴散,兩個方向擴散的水流在空中碰撞,以形成立體形式的消能,提高消能效果,減少沖刷坑的深度。水庫放空底孔位于泄洪表孔左側,底坎高程105米,孔口尺寸為2*2米,出口處用高壓弧形閘門控制,進口設有檢修閘門,其作用是放空水庫,兼作沖砂之用。導流底孔位于河床壩段,底坎高程90米,共二孔,孔口尺寸4*5米。水庫蓄水前用混凝土封堵。
左岸發電引水系統由進水口、過壩壓力管、壓力隧洞、叉管等組成。進水口底坎高程120米。壓力管為鋼管,壓力隧洞主管為鋼筋混凝土結構,內徑5米。叉管為鋼里襯鋼筋混凝土結構,內徑2米,共4條,分別與左岸大電站4臺水輪機的蝶閥連接。總長270米,♥大引水流量68立方米/秒。
右岸灌溉引水系統由進水口、過壩及明敷的壓力管、叉管等組成。進水口底板高程為120米。壓力管為鋼筋混凝土結構,主管內徑為3.2米,叉管共3條,其中2條分別與右岸小電站的2臺水輪機連接,另一條直接接入灌溉渠道。總長186米,♥大引水流量11.72立方米/秒。
右岸灌溉引水系統原設計為隧洞引水,在施工中,建設單位提出優化方案,建議修改為在原幸福渠的渠堤上明敷的壓力管,既免除了滲水透入右壩肩山體、影響"香腸構造"穩定之憂,又方便了施工,且減少工程量,節省了投資。
左岸發電廠房為壩后式地面廠房,位于大壩下游230米,因場地狹窄,廠房布置為條帶狀,尾水側設置有防洪堤,堤頂高程100.6米,埋石混凝土結構。主廠房尺寸(長*寬*高):38.9*13.5*13.9米。發電機層以下高11.6米。廠房內裝有4臺HLA112-LJ-140型水輪機配SF6300-16/3300型發電機機組,容量為4*6500千瓦。機組間距8.5米,橋機跨度12米。為加快施工進度,廠房上部柱梁采用預制混凝土結構。
升壓站位于電站下游側,面積47*29.7米,高程100.6米。主變位于副廠房與升壓站之間,主變壓器共3臺,其中2臺容量為16000KVA,另1臺容量為10000KVA。
右岸發電廠房為渠首式地面廠房,位于大壩下游150米處,地面高程120米,主廠房(長*寬)20.56*10.78米。廠房內裝有二臺HL310-LJ-100型水輪發電機組,容量為2*800千瓦。發電尾水經尾水隧洞接入灌溉渠道。
公路橋位于攔河壩下游800米處,承擔著聯系左右岸和右岸施工的運輸任務。其結構形式為凈跨70米的預制鋼筋混凝土雙曲拱橋,橋面寬9米,全長110米,采取預制吊裝方法施工。
熊渡工程歷時5年,共完成土石方23.9萬立米,澆筑砼21.3萬立米,共用鋼筋2950噸,金屬結構制安439噸,固結灌漿9326米,帷幕灌漿10296米,接縫灌漿8630平方米。
三、裝機情況
熊渡水電樞紐工程左右岸兩座電站裝機6臺,裝機容量2.76萬千瓦,設計年發電量8600萬千瓦時,自1991年并網發電至2016年,累計發電178035萬千瓦時,年均發電6847萬千瓦時。
1995年12月18日,湖北枝城熊渡電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立,后更名為宜都市熊渡電業集團有限公司,并于2014年更名為宜都市熊渡電業有限公司,下轄三個電站:熊渡電廠、香客巖電站、聶河電站。根據湖北省水利廳(鄂水利電函[2012]1223號)文,宜昌市水利局(宜水函[2012]237號)文批復,2012年12月,三廠(站)進行增效擴容改造,熊渡電廠由原裝機容量2.76萬千瓦時擴容至3.16萬千瓦時,香客巖電站由原裝機容量0.922萬千瓦時擴容至1.032萬千瓦時,聶河電站由原裝機容量0.25萬千瓦時擴容至0.285萬千瓦時。2015年8月新機組并網發電。增容后,裝機容量由原3.932萬KW增加為4.477萬KW,設計多年平均發電量1.3億kw.h,是宜都市裝機♥大的水電站。熊渡電廠與電網通過110kV丁熊線路與系統相連接;香客巖電站與電網通過35kV里香線路、35kV中香線路與系統相連接;聶河電站與電網35kV聶河線路與系統相連接。
三、社會與經濟效益
熊渡水電工程建成投產后,為其下游各級增加裝機容量9850千瓦,年增加發電量共4900萬千瓦時。
熊渡大壩高74米,壩頂高程148米,控制集水面積1015平方公里,水庫總庫容1億立方米;改善、擴大灌溉面積15萬畝。熊渡水庫蓄水后,河道渠化,形成28公里的航道,為發展水運事業提供優越條件。水庫水面6000余畝,樞紐建筑群與水庫形成的人工湖渾然一體,成為漁洋河流域景觀帶重要的組成部分。
四、移民搬遷情況
熊渡庫區的移民搬遷涉及毛湖淌、潘灣、王畈、聶河四個鄉鎮的12個村,23個村民小組,106戶農戶和15家鄉村企業。搬遷房屋總面積21545平米,各級通訊線路12.5公里,廣播線路7公里,五宜公路2.5公里。潘灣石洋河大橋被淹沒,淹沒耕地599.6畝。支付補償費1127316.39元。
四、領導關懷
1、1978年2月5日,時任水利部部長錢正英到熊渡水電工程工地視察。
2、1987年5月,原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到熊渡水電工程工地視察。
3、1990年7月3日,湖北省文聯主席周韶華參加熊渡水電工程時為該站題詞:創業者♥美。
4、1990年12月27日,[CN]農業銀行總行副行長王景師、[CN]農業銀行湖北省分行行長何紹智,在中共宜昌地委書記艾光忠、專員劉克毅等陪同下,參加了熊渡2#、3#機組試運行典禮大會。
5、歷年來,省地市領導多次到熊渡視察指導工作。
2017年5月15日
官方微信
公眾號
總部地址 湖北宜都市陸城宜華大道86號
聯系方式 電話:0717-4842136 E-mail:XDJT888@126.com
傳真:0717-4842165 郵政編碼:443300